?
中關村500家科技企獲知識產權質押貸款逾80億元
?
?
在總數多達4500萬的中國企業名錄中,中關村的2萬多家企業似乎不值一提。但2011年,中關村示范區高新技術企業實現總收入超過1.9萬億元,約為同期中國經濟總量的4%。而且,這一數字還在迅速增長之中。
這個代表著創新的“中國硅谷”,創新的不僅僅是科技,還有科技金融。張琦領導的中關村科技擔保公司,12年來累計為超過1萬家次中小微企業提供了近600億元的信用擔保服務。而這僅僅只是中關村數百家金融服務機構中的代表之一。
窺一斑而見全豹,中關村轉動資本的模式,或許能給廣東不少有益的啟示。
“瞪羚”計劃
美國硅谷把成長性最好的科技企業稱為“瞪羚”,中關村內數以千計的“瞪羚”快速成長,但融資難是無法回避的問題
北京科興生物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長潘愛華博士敲響納斯達克開市鐘的那一刻,這位百感交集的商人來不及向所有幫助過他的人一一致謝,但他忘不了張琦,他是科興公司順利進入資本市場的引路人。
科興公司專業從事人用疫苗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核心科研力量源自北京大學。在甲肝滅活疫苗研制成功并開始進入批量生產階段時,面臨嚴重的流動資金短缺問題。作為一家研發型的企業,由于沒有足夠的固定資產作為抵押,從商業銀行獲得貸款遇到了困難,“融資難”問題威脅著該公司的生命。
“科研尤如攀登高山,將要到達峰頂時,缺一瓶氧氣,就可能前功盡棄?!睆堢鶎@家企業信用做出評價后,毅然動用擔保公司700萬元自有資金,通過委托貸款方式解決其流動資金不足的問題?!暗琼斨酢彼偷娇婆d公司后,其產品迅速投入生產并不斷擴大生產規模。
這只是中關村科技擔保公司執行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推出的“瞪羚計劃”以來的案例之一。
在美國硅谷,把成長性最好的科技企業稱為瞪羚,因為瞪羚是跑得最快的動物之一;在中關村,數以千計的“瞪羚”在快速地成長。融資難,是他們無法回避的一個現實問題。
1999年12月,中關村科技擔保公司,這家由政府出資設立的政策性擔保機構宣告成立,目前注冊資本為6.03億元,以“瞪羚”為標識,支持成長性良好企業融資的“瞪羚計劃”相伴而生。中關村管委會給予獲得擔保貸款的“瞪羚”企業貸款貼息支持。
截至5月底,以瞪羚企業為重點,該擔保公司累計為超過1萬家次中小微企業提供了近600億元的信用擔保服務,已有60家企業登陸國內外資本市場,46家在新三板掛牌。目前,中關村示范區境內外上市公司總數達到213家,初步形成了創業板中的“中關村板塊”。
“車庫”咖啡
這家以創業和投資為主題的咖啡廳,每天總是會人頭涌涌,躊躇滿志的年輕人來這里推介他們的項目,尋找資本
張琦喜歡去車庫咖啡館坐坐。這家名為“車庫”的咖啡館,位于高樓聳立的北京中關村的一條南北延伸的小巷內,放眼望去,東邊隔幾堵墻的寫字樓18層是創新工場;向南半站路是微軟,再右轉是騰訊;往北轉過一個街角就到新浪和愛國者。如今這里已成為許多創業者聚會的核心。
這家以創業和投資為主題的咖啡廳,每天總是會人頭涌涌,躊躇滿志的年輕人來這里推介他們的項目,尋找資本。張琦就是來看項目的。
張琦介紹,北京市的7246家高新技術企業中,95%都是中小型科技企業,以及創業初期的小企業。特別是創業初期的小企業要融資,通常難得到銀行的支持,更多需要天使資金和政府投資的支持。
為建立涵蓋高科技企業生命周期的科技金融資源配置體系,延伸擔保融資產品線,中關村擔保公司發起設立“瞪羚發展基金”,該基金擬定總規模50億元,首期募集5億元,主要對中小型科技企業進行股權投資。
張琦坦言,聚集在中關村的投資基金多,競爭激烈,必須主動出來找項目。
據悉,為吸引創投機構在海淀安家,投資創業初期的中小企業,北京市海淀區早在2009年就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加大了對天使投資、早期投資的扶持引導。
如今,作為金融機構集聚區的中關村西區已經聚集了鼎暉投資、德同資本、英飛尼迪等243家金融機構。其中,中關村創業引導資金與創業投資機構合作設立了17只子基金,合作規模累計64億元?;钴S的創業投資機構管理資金規模超過200多億美元,此外,眾多的小額貸款公司、財務公司都已經在西區聚集發展。
2011年,已披露的中關村創業投資案例349個,投資金額約378億元,投資案例和投資金額占全國的1/3。
多元融資
讓資金來源多元化,既可以減輕銀行的壓力與風險,也有利于企業增加融資規模與降低融資成本
阿爾特(中國)汽車技術有限公司是國內唯一一家可以承接發動機及變速箱的開發設計和優化項目的企業,企業法定代表人宣其武先生先后入選“千人計劃”、北京市“海聚人才”和中關村“高端行業領軍人物”。
從2003年至今,該公司連續多次獲得中關村科技擔保公司留學人員綠色通道擔保貸款支持,目前擔保授信額度逐步放大,已達7000萬元。
張琦坦言,他們擔保7000萬元授信額度,是根據企業的具體需求進行融資設計,分別為企業提供了短期流動資金貸款、綜合授信、中期貸款、信托直接融資等多品種的擔保服務,使企業經營規模擴張中流動資金需求得到保障,在企業持續、快速發展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以票據融資為例:企業如果能充分利用票據貼現融資,遠比申請貸款手續簡便,而且融資成本很低。票據貼現只需帶上相應的票據到銀行辦理有關手續即可,一般在3個營業日內就能辦妥,對于企業來說,這等于是“用明天的錢賺后天的錢”。
與此同時,根據企業的需求,張琦與團隊組織示范區企業通過集合發行信托計劃方式,向社會直接募集資金,以解決企業中長期融資需要,同時幫助中小微企業獲得低成本政策性融資。
2007年,中關村科技擔保公司組織并擔保的第一期由4家企業共同發起的3.05億元“中關村高新技術中小企業集合債券”成功發行,2010年,由中關村科技擔保公司組織并擔保、集合了13家發行人的第二期“中關村高新技術中小企業集合債券”發行,金額3.83億元,開拓了中小科技企業新的融資方式。
探路質押
高新技術企業的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是一筆無形資產,以知識產權作為質押獲得銀行貸款是不錯的思路
科技型中小企業具有“輕資產、重技術”的突出特征,其可抵押資產較少,知識產權及核心技術的競爭力是其發展和壯大的主要源動力。這往往令商業銀行對科技型中小企業望而卻步。而高新技術企業的知識產權是一筆無形資產,以知識產權作為質押獲得銀行貸款是一個不錯的思路。
但是面對無形的知識產權,如何評估一項知識產權究竟值多少錢,市場風險有多大?對于普通金融機構來說,這是一個幾乎難以完成的任務。因此,在很多地方,知識產權質押長期以來往往是“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
張琦與他的團隊,率先開展了科技型中小企業知識產權質押貸款試點,他們認可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專有技術、核心技術及專利品牌的資本屬性和價值,去創造潛在的抵質押品,或者是創造一些征信措施。不斷加大知識產權質押擔保融資力度,設計包括以專利權、商標權、軟件著作權等知識產品為中心結合應收賬款、流動庫存等流動資產、適應中小微企業需要的反擔保方案。
在這一模式的推動下,截至2011年底,交通銀行、北京銀行、中國銀行、國家開發銀行等多家銀行累計為500家中關村科技企業發放知識產權質押貸款1300多筆,累計80多億元。
事實上,科技型中小企業獲得資金后,猶如給它插上了騰飛的翅膀。今年一季度,中關村代辦股份轉讓系統新增掛牌企業10家,在中關村代辦系統掛牌的公司119家,參與試點企業達到172家,36家企業啟動或完成了43次定向增資,融資額19億元。
主要對中小型科技企業進行股權投資
◎去年,中關村創業投資案例349個,投資金額約378億元
◎中關村科技擔保公司累計為超過1萬家次中小微企業提供近600億元的信用擔
保服務,已有60家企業登陸國內外資本市場
◎“瞪羚發展基金”擬定總規模50億元,
加速科技金融融合 廣東要搭“放心橋”
如果說中關村發展科技金融,如同得天獨厚精心栽培的盆景;南粵大地上對于科技和金融融合的探索,則如山花般各自爛漫。
攜深交所之地利,深圳在科技金融發展上算是領跑者。繼成立了“深圳高新區創業投資服務廣場”之后,深圳即將掛牌科技金融服務中心,該中心將成為深圳建設“促進科技金融結合試點城市”的重要支撐平臺,創新財政科技資金投入方式,引導社會資源不斷投入科技創新。
位于佛山南海千燈湖畔的廣東金融高新技術服務區則是近年來崛起的新秀。在其規劃藍圖中,到2015年,創業(股權)投資公司達到200家,創業(股權)投資基金規模達到500億元;科技信貸、科技保險、科技擔保等創新金融科技服務機構達到30家;培育8-1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上市,目標是建設成為國內一流、金融創新、科技創新活躍的“金融硅谷”。
在廣州,服務于科技型企業的知識產權質押貸款也開始了積極的試點和探索。例如,黃埔區對中小企業融資給予評估費補貼和貸款貼息,貸款貼息標準為貸款基準利率的50%;番禺區政府明確了30%的貼息標準和每家企業每年貼息額度不超過50萬元的限額規定。
據悉,在即將開幕的首屆廣州金交會上,廣州股權交易中心和中科新興產業基金等科技金融領域的重大項目將同步推出。下一步,圍繞著金融、產業和科技的融合,廣東還將打出一系列“組合拳”。但是同中關村相比,廣東發展科技金融,障礙依然不少。
正如張琦所言,創業投資與資本市場是高科技企業發展歷程中的“氧氣瓶”。但在廣州風險投資促進會會長、廣州證劵首席經濟學家鄭德珵看來,廣東高科技企業“缺氧”的現象依然存在:滯后的金融創新跟不上科技創新的步伐,創業投資和資本市場對高科技發展的推動作用不到位,政府創業投資引導基金規模較小,引導放大作用有限。
在廣東科技和金融之間,還缺乏一座讓人放心的橋梁。相比較中關村,廣東科技金融中介服務體系組織建設緩慢,不論是科技型企業融資擔保服務機構還是服務于科技成果發現、定價、評估、轉移的專業機構在廣東發育都不成熟,尤其是知識產權質押貸款等金融創新手段明顯滯后,這些問題的存在造成了金融服務鏈條的斷裂和低效,限制了更多適合我省科技金融的金融衍生品的出現。
為此,鄭德珵呼吁,發展科技金融首先要重視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需要建立科技和金融部門的信息交流平臺,完善科技金融中介服務體系。
他建議廣東省政府有關部門牽頭建立科技金融資源數據庫,通過整合專業技術孵化服務、項目孵化、配套工程中試功能、技術轉移、技術評價評估等科技資源平臺,以及金融機構、投資基金、證券公司等金融資源平臺,建立公共服務平臺,為科技金融雙方提供必要的資源條件支持,從而大大加快科技與金融結合的進程,進一步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能力和水平,使科技型中小企業更好地通過技術進步和技術創新實現成長與發展。
清華大學經管學院教授朱武詳則認為,廣東科技金融結合模式正處在以政府主導為主,資本市場主導和銀行主導為輔的發展初期。在基礎還不夠扎實的背景下,仍要繼續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力度,轉變科技投入方式,充分發揮政府科技專項資金投入的杠桿拉動作用。我們期待“有形之手”在科技和金融之間搭起一座“放心橋”,讓更多高科技中小企業在“沖頂”之時及時“給氧”。